本站在存续的时间将永久免费,所有文章除回复可见外不设置任何访问限制,增加打赏将用来维护和提升网站服务器网速及容量,本站现存储文件四千多个,总存储量50G以上,不得已部分新增文件已第三方存储,需要大家打赏支持网站扩容增速,谢谢!
《应县木塔》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和山西省应县木塔保管所共同编写的书籍,主要围绕应县木塔的历史、结构、保护与修缮等方面展开研究。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建于辽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之一。木塔外观为五层,内部结构分为九层,采用了“叉柱造”等传统建筑技术。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保护与修缮工作
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始于1933年营造学社的勘察测绘。近年来,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和应县木塔保管所等机构对应县木塔进行了多次专项勘测和研究。例如,1999年至2000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木塔进行了残损状况专项勘测,发现木塔存在大量残损点。2007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为木塔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持续监测木塔的变形情况。
研究成果
近年来,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应县木塔的结构、修缮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扬州大学古建筑保护课题组在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下,提出了外部水平张拉、内部顶撑-张拉等多种复位方法。此外,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李泽辉教授的著作《应县木塔大木作研究尺度篇》也从尺度、构造等角度深入解析了应县木塔的大木结构体系。
未来展望
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木塔的倾斜变形仍在持续发展。未来,相关机构将继续遵循“监测与研究先行,现状抢险加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保护方案。
此处为隐藏内容,请评论后查看隐藏内容,谢谢!
发表评论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添加新评论